江蘇豐縣縣委統戰部一名科級幹部近期被曝欠債跑路。記者調查瞭解到,當事人不僅自己直接註冊公司經商,還利用高息誘惑“集資”,欠下至少數百萬元債務。
  近半年來,江蘇、廣東、湖南等地已發生多起基層幹部“跑路”“失聯”事件,背後隱藏著幹部違規經商、“隱形經商”等屢禁不絕的頑疾。
  “當過鄉鎮書記、做過局長,都相信他”
  “我一個人就投資70多萬元,只拿過一次1萬多元的利息,大部分借款人一分錢利息都沒拿到過,就聯繫不上他了。”江蘇豐縣的受害人孫女士向記者反映。
  多位受害人表示,他們借款的“協議對象”是江蘇金伯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豐縣分公司的負責人劉景忱,該公司於2010年12月28日註冊成立。
  事實上,一些受害人很難準確說出這家公司的名稱,他們更清楚的是,劉景忱是當地統戰部的副部長。“當過鄉鎮書記、做過局長,頗有威望,口碑也不錯,還有高額利息,當時都相信他。”孫女士說,實在沒想到他會拋棄公職身份玩“失蹤”。
  另一位自稱當地村幹部的劉姓受害人介紹,他不僅自家拿出幾萬元,還與多家村民一起,共分8次“送”了40多萬元給劉景忱的公司,他們看重的是“他以前是農林局領導,認識多年,看上去也很可靠”,並且認為“1.5%的月息屬於合法範圍”。
  “老領導”“老同事”“幹部身份”,以及通過開辦的投資公司簽訂合同,支付較高的利息,成為當地人願意借款給劉景忱的主要理由。
  有借款人還反映,當初為了吸引他們投錢,劉景忱曾反覆“做工作”,“擺事實,講道理”,並信誓旦旦地承諾:“安全有保證,有利息,錢隨時要隨時還。”
  一些受害人至今仍表示:“相信他不是故意捲款逃跑,主要還是企業經營出了問題,收不回款項,估計是看錢還不上了,就帶著剩下的錢跑了。”
  目前,劉景忱的工資被停發。根據當地警方回應,其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依法網上追逃,經統計,已報案人員被騙金額達400多萬元。
  “身份”職權成借貸砝碼 “隱形經商”見怪不怪
  劉景忱“欠款跑路”並非個案。今年以來,基層幹部“欠款跑路”事件已發生多起。
  —自己註冊公司當法人代表,甚至雇佣政府工作人員。記者查詢工商部門的登記信息獲悉,劉景忱是江蘇金伯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豐縣分公司的法人代表。這明顯違反了公務員法、《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》和《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》。
  不止一位借款人告訴記者,在劉景忱的公司里,甚至還有政府機構的工作人員“幫忙”。“當初投錢是打款到公司會計私人賬戶的,這個會計是豐縣政府工作人員。”一位借款人說。
  職權成借貸重要砝碼,業務對象與職務範圍有關聯。劉景忱“亦官亦商”的身份讓其成功吸引了巨額“投資”;林其軍實際控制的公司持續收到高額借款,原因之一也是“利用局長身份權威”;米仁春和沛縣劉某分別是縣農機局副局長和縣商務局黨委成員、招商管理局副局長,都涉及額度較大的“民間借貸”。一些借款人坦言,他們願意借錢給這些幹部,看重的是身份的“含金量”。
  不少借款人還透露,劉景忱“籌集”的錢,多以高利息投放給辦飼料廠的董某和種植食用菌的劉某等,而這些企業或個體戶都與他曾在鄉鎮和農林局任領導有關聯。這些企業因資金鏈斷裂導致其難以收回放款,最終引發其“跑路”。
  搞點生意是能力,查處常有“漏網之魚”。記者在豐縣等地調查瞭解到,基層幹部不利用關係搞點生意在當地甚至會被人笑話“沒能力”,相關主管部門對此也是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”。
  值得註意的是,違規經商的幹部群體中,基層幹部更為常見。
  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說,基層幹部違規經商現象常見,除了“運動式”清理效果欠佳外,科級幹部個人事項成監管“盲區”是另一重要原因。
  (新華社“新華視點”)
  (原標題:多起基層幹部“欠債失聯”調查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r06arnw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